五举措促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
物流业作为实体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,长期以来存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、效率低下、技术落后、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。随着服务业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,对物流产业功能提出新的要求。物流业面临从传统的低门槛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托高科技、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蜕变过程,也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。在此过程中,物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:
第一,多种举措促进物流业成本降低。近年来,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18%降至16%,仍然处于较高水平,继续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。
第二,加快物流资源整合,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。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,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,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形态,通过与服务对象将来紧密协作机制,为其提供个性化、差异化服务,降低企业成本,提高竞争力。
第三,推进供应链管理,重构物流流程。为进一步整合不同环节资源,提升产供销整体运营效率,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业发展大势所趋,多数跨国企业都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系统。物流企业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,对各环节进行整合重构,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物流的管理能力,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及时与链上企业配合,将产品经济有效准时可靠地送达目的地,为需求方提供更高效的服务。而且供应链管理要求链上企业对库存、订单等信息实现“可视”,以便关联企业实时了解交易信息,提高应变能力。
第四,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,改善物流效率。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、物流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现代化水平滞后。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水平提高,大规模生产、大批量消费使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物流产业信息化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,物流企业不断向集约化、协同化方向发展。在此过程中,需要通过设施现代化、管理集成化、企业规模化等手段,降低物流成本,提高物流效率。
第五,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提升物流服务能力。当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,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合作,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竞争状态,造成大量无序竞争,资源浪费严重。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,物流一体化程度加深,物流业已由单纯承担运输仓储职能,转变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“第三利润源”。